欢迎来到中关村天使投资研究会

  • 联系我们:+010-82311910
  • 传真:010-82311910
  • 公司邮箱:yuanheangel@163.com
  • 工作时间:周1~5 09:00 - 18:00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9号富尔大厦2203室

张正喜:企业家精神是「双创」事业不竭的动力 | 2017全球天使投资论坛

2017-12-18 10:48:53

2017年11月7日,「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峰会暨2017全球天使投资论坛」于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落幕,论坛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天使投资研究会、元和资本、清科集团等机构承办。

论坛邀请到风险投资行业各环节的从业者——资深学者、全产业链投资人、成熟企业家,此次,他们将最前沿的见解和思考,带上2017全球天使投资论坛的舞台。

我们希望,论坛的意义,不仅止于落幕,它应当成为知识与观念传播的起点。

因此,我们将持续整理所有论坛演讲内容,持续发布,敬请期待!


主题演讲——

企业家精神是「双创」事业不竭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1978年-2017年Q3 中国GDP数值及增长率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中,我们查找到自1978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GDP数值及对应增长率。这是一张亮丽的图表,全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在这么长时段内,保持这么高的增速。

从这张图中,我看到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身影。自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间,他们推动着中国的创新创业、经济发展,为中国从无到有,从温饱问题无法解决的状态,到现在人们能尽情在全球买买买的过程贡献力量。

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模式相对粗放,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侧重于「量」的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国有体制中求变,选择了改革开放道路,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走向物质资料丰富的时代,尤其到后几年,生产能力的扩张,超出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供、求方式发生逆转。

到了新世纪,尤其2001年后,产能发展的速度,已经「刹不住车」,然而,需求并没有这么大。经过35年左右的发展,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甚至走出国门去购买商品。为什么?因为国外产品的质量和试用体验,好于国内产品。这不能怪老百姓,是我们自己的产品还不能满足使用升级的需求。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及「新常态」,看到了生产和消费逆转带来的变化。

2014年11月9日,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他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此关键词,并指出其特点,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旧常态到新常态,中间有个换档的过程,转换,是其中的关键词。


「双创」事业要发展,创新是其关键

本次论坛,我们邀请到了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的朋友,这里,也要特别提一下这个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为沙漠,截至2016年12月,全国人口仅863万,但这个以创新著称的国度,是与美国硅谷齐名的全球创新中心。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以色列国内的研发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4%,比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重数值高一倍。同年,中国的相应数值,离标准线还差一点。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和创新发达地区的差距。发展的第一步,是认识自我,看到差距

可以说,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是很多地区以实践证明的规律。这里补充一些数据——

  •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给国家创造了约55%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60%-70%的就业岗位。
  • 在美国,70%的创新发明,由中小企业实现。
  • 在欧盟,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2倍。
  • 在德国,67%的专利技术,由中小企业注册。
  • 据英国小企业协会调查结果,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成果数量比大企业高2.5倍,同时,新技术投入市场的时间又缩短三分之一。
  • 截至2014年,中国65%的发明专利数、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

这就是我国大力发展「双创」的理论基础,也是它的逻辑基础。

回到国内,我们统计了1998-2005年的工业企业销售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所占比例,已经高于50%。再结合工信部发言人给出的信息,不难得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所占的比例,跟发达经济体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总额差距非常大。

从另外一个维度——专利数量,再看看我们跟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2010-2014年各地区有效专利量占比情况

图表上的数据,来自各年度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联合发布的《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统计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的有效专利占比在上升,但始终维持在10%上下,和其他地区相较,仍有一定差距。

下面两张图,则显示了中国、美国专利申请受理结构量的区别。

作为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发明专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极大战略意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从图中,我们看到,发明专利在美国三大专利中的占比,基本都维持着85%及以上的数值,中国的数据,则徘徊在40%以下。

尽管尚有差距,成绩也很明显。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14年,其受理的专利申请结构显著优化,其中,发明专利占比已达39.3%,位居三种专利之首,中国的创新事业有了新发展。

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0.3万件,是继美、日之后,全球第3个该数值超过百万件的国家。

当然,我们没必要盲目艳羡别处的光彩,但也不能被一点成绩的浮云遮望眼,陶醉于短暂又脆弱的荣光中。

事实上,目前在光学、发动机、运输、半导体、音像技术、医学技术6个领域,我国的专利数量与国外仍有差距。

从大面上来看,2016年10月4日,美国商务部联合多个机构,发布了《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2016》,报告指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美国提供了至少4500万个就业机会,产业贡献超6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8.2%。

而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报告,2008-2012年间,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增加值,占当期GDP的26%,较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我们仍有调整、提升的空间。

分享这些数据,不意味着自卑,而是希望各位能够真实地了解:我们跟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在哪里。

经过如上分析,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以及体现差距的维度。而进一步,因看到差距,发现问题,在探索中,中国走上了大力发展「双创」,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道路,「双创」正是打开通向未来之门的钥匙。在这求新求变的道路上,跋山涉水地前进,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坚持,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与发达经济体并肩而立,甚至超越它们。

未来的「双创」事业,由企业家引领

知道「差」在哪,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应关注未来的创新能力,在探索出未来发展的路径——「双创」后,还应深思:如何参与「双创」事业,鼓励创新、帮助创业公司发展?

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依然要鼓励以创投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它们可是全国创新的主力军。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股权投资的资本,从哪里来?

最近,中关村天使投资研究会做了一些关于企业风险投资,也就是CVC的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又称公司创业投资),即「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延伸阅读:关于「CVC」的介绍文章

CVC起源于美国,依照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说法,其具体定义为——主营业务为非金融类的企业从事的创业投资项目,或其下属部门(公司)对投资组合企业所进行的直接股权投资。

从CB Insights的统计报告中,我们查到了最新数据,2016年全年,CVC投资案例数,占风险投资市场总投资案例数的19.3%,但在总投资金额中,CVC部分占比则为31.3%——完全可以说:全球风险投资总金额的1/3,都来自于CVC。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国内大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其背后的出资结构如何,是否有企业参与?

一目了然,不少上市公司均参与其中,将其掌握的产业资本投入各家创投公司。

此外,由企业主导并参与的并购(或股权转让)案例,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退出方式。

上方两张LP类型分布图表中,「企业投资者」的占比数据都很醒目。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境外LP分布中,企业投资者的占比数据是26%,接近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同年,境内LP的类型结构中,企业投资者占比高达61%,成为一股强劲的资本力量。

同样是去年,在中国早期投资退出方式的统计结果中,并购方式的占比是8.6%,股权转让方式的占比是43.4%,二者合计52%。有理由这么说:企业家及其背后产业资本的力量,占据了早期投资退出市场的「半壁江山」。

至此,可以下个结论了:早期创业投资的资本来自哪里?——来自企业家,来自其背后的产业资本,企业家是风险投资的核心力量。

如今,孵化器也是遍地开花,很多创业项目,都在孵化器中孵化。那么,企业与孵化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来看几个美国著名孵化器的例子。

这些孵化器,有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其股东都是产业资本家;

第二,其导师,很多都来自产业资本,或者是创业公司的CEO。

2015年,我去硅谷时,参观过5家著名孵化器,每家孵化器,都有一个大大的LOGO墙,记录着与他们合作的各家企业,包括英特尔、苹果、IBM等大型公司,他们和孵化器一起,帮助企业成长。所以,许多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企业家的陪伴。

无论是创投机构,还是孵化器,在选择投资创业项目时,都会注重其创始团队人员的个性品质,我们总结出了以下6点:

尽管当下,他们只是处于萌芽阶段的创业者,但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大部分也会成为未来的企业家,反哺「双创」事业,循环往复,为中国的创新事业添砖加瓦,让「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

企业家精神,是「双创」事业不竭的动力

2017年9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高度肯定了企业家的作用。

《意见》还指出,在当下,我们应当:

  • 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
  • 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
  • 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发展创新事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须得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而在这过程中,始终砥砺前行的企业家群体,则是不可忽视的耀眼存在。他们出资、传授经验,将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在此,我要再次自豪并坚定地告诉大家:

企业家精神是「双创」事业不竭的动力!